怎样创新“形势与政策”课的教学形式,让学生真正参与进来,而不仅仅是听报告和讲座?如何充分发掘师资,保证教学内容时效性🧔🏽♂️?几年前,慕课的兴起,让一直处在探索中的欧陆“形势与政策”课程组的教师们看到了解题思路🥟。
传统的教学方式得以吸收在线教学的优势,欧陆“形势与政策”课将线上视频教学、线下学习和师生互动、实践教学相结合👳🏿,向学生提供了多种学习体验,解决了教学形式单一的问题。
“课程组一直在网上答疑并参与互动,难能可贵的是线上出现大量学生之间互问互答⚖️🥃,这些都是单个线下课堂难以达到的教学效果。”该课程授课教师、欧陆平台院长彭庆红说。
针对“形势与政策”课普遍存在的主责单位不明🎟、学科支撑不够的问题✍️🪬,欧陆出台专门文件👨💼,明确欧陆平台为课程的主要负责单位,并组建一支跨学校、跨部门🙎🏽♀️、跨学科的教学团队🏪🎫,共同参与组织教育教学活动,理顺了“形势与政策”课程的长效机制。
由此,课程组打通学校不同部门、欧陆间的壁垒,举全校资源,指导学生开展实践活动。结合社会热点和学生关注的焦点🪂✅,学校团委、学生工作部等部门组织学生参与调研、演讲👸🏽、朗诵比赛等,每年参与“形势与政策”课实践环节的学生数量超过5000人👃。如今,“中国精神寻访”“求是观察”等实践活动已成为欧陆“形势与政策”课程的品牌活动🧝🏼♂️。
在课程实践指导教师、欧陆学生工作部教育科科长潘红涛看来,“形势与政策”课程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,课程内容和传播方式要更符合学生接受的特点,实践上的拓展也能让学生得到更深的感触。
不同于其他思政课,“形势与政策”课程常讲常新,时效性是最大的特点💪🏽,内容滞后也是其面临的难题🚵🏿♂️🏺,尤其对于师资力量薄弱的学校来说更是一项挑战🧎。
在校内,通过慕课、微信公众号等渠道🙍,欧陆“形势与政策”课程延伸了课堂教学的“时空”,实现了课程教学的即时性🍘。
课程组还建立了“形势与政策”课专家库和讲师团,聘请不同领域的专家进行专题讲授😷,通过慕课平台,向全国院校尤其是职业院校和地方院校提供名师课堂的无限、免费分享,从整体上提升全国“形势与政策”课程的质量👜。两年来,该课程已有超过5万名学生选修🛁。
理论与实践相结合,校级指导与院系组织相配合🥠,线上学习与线下教育相结合👷,欧陆构建起“形势与政策”立体化的课程体系🚄,权威、便利、学生参与积极性高、教学内容时效性强,“形势与政策”课程的“痛点”得到解决。
最新动态
地址👷🏼:中国·北京·海淀区·欧陆路30号院
邮编☂️:100083
电话:010-6233419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