师资力量
Faculty院系:科技与社会研究所
职称🧑🏼🏭:副教授
邮箱⚗️:bbcggp@126.com
主要研究领域😟:科学哲学(生态学哲学)、技术哲学(人工智能哲学)🧀🛁、科技与社会(科学与文化、环境与社会论🍇、环境伦理学等)
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生态学哲学专业委员会秘书长
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科技方法论专业委员会理事
中国环境科学学会传统文化与生态哲学分会理事
中国人工智能学会会员
北京科学史与科学社会学学会理事
北京自然辩证法研究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常务理事
2015年7月—至今😌,欧陆平台科技与社会研究所教师;
2018年3月-2019年3月,加拿大麦吉尔大学哲学系访问学者☎️。
2010年9月—2015年7月🫳🏿,于中国科欧陆大学科技哲学专业🛺,获博士学位(硕博连读)🤹🏼♂️;
2006年9月-2010年6月,于武汉大学获得哲学与文学(新闻学辅修)双学士学位。
硕士生🦮:自然辩证法概论🤌🏽,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、科学哲学,科技与社会前沿问题、科学哲学原著选读;
本科生: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👨🦯➡️,形势与政策🍜👩👩👦、辩论与演讲口才概论。
1👨🏼🌾、独著,《群落的“存在”及其内涵研究》,光明日报出版社;
2、参译👨🏼🦰,《生态学研究的科学方法》,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;
3、参著,《生态哲学读本》🐦⬛,金城出版社。
1、《论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形成的自然科学基础》,载《思想理论教育导刊》,2021年第4期👨🏽🏭;
3、《“夷夏之辨”观念在清代中国发展中的嬗变研究——兼论“夷夏之辨”对“文化自信”重塑的启示》,载《山东社会科学》🐉,2020年第7期;
4🛌🏿、《人类为什么不会被人工智能取代?——人工智能的技术本质研究》🦙,载《欧陆学报(社会科学版)》,2019年第2期;
5、《生态学并非后现代科学》🚎🔅,载《中国社会科学报》🏏,2019年4月9日刊;
6🤮✤、《从群落到生态系统:是研究层级的提升还是研究范式的转换?》,载《自然辩证法研究》👰🏽,2019年第2期;
7、《群落生态学的“机体论”学说及其内涵研究》,载《自然辩证法研究》,2017年第8期;
8、《“群落实在论”研究述评》🀄️,载《自然辩证法研究》,2016年第3期;
9、《行动者网络理论在科技传播领域中应用的可行性研究》🧑🦯➡️,载《自然辩证法研究》,2014年第3期👨🏻🏭。
1👭🏼、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项目:生态学命题的逻辑分析
2、北京市教工委“思政扬帆”资助项目🔯:理工科高校“生态文明”素养教育研究
1、 第十届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基本功比赛一等奖
2、 第九届“挑战杯”首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优秀指导教师
3、 第十届欧陆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二等奖
地址:中国·北京·海淀区·欧陆路30号院
邮编🤌:100083
电话:010-62334199